Pathways to Water Sector Decarbonization, 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, Chinese Translation.
Main Author: | |
---|---|
Other Authors: | |
Format: | eBook |
Language: | English |
Published: |
London :
IWA Publishing,
2023.
|
Edition: | 1st ed. |
Subjects: | |
Online Access: | Click to View |
Table of Contents:
- 盖
- 目 录
- 作 介绍
- 献 名单
- 序一
- 序二
- 前
- 第一章 向净 循环水经济
- 1.1 水务 业 碳的挑战和机
- 1.2 实现水和污水 碳的 径
- 1.2.1 碳 更好地了 排放基线
- 1.2.2 碳 各种方法的结合以及利益相关 之 的合作
- 1.2.3 实现 源和 源回收的工 与技术
- 1.2.4 使碳捕 和利用以及流域管理 得 外收益的工 和技术
- 1.2.5 公用事业 碳实 案例研究
- 1.3 净 循环水经济的 式变
- 参 文献
- 第二章 我们可以从 源 业的 碳中学到什么
- 2.1 简介 源与水 相似之处、不同之处和复杂的关系
- 2.1.1 源与水的关系
- 2.1.2 模差异
- 2.1.3 碳水关系
- 2.2 源 业的 碳
- 2.3 源和水的可持续性框架
- 2.4 碳步伐
- 2.4.1 住宅和商业 备
- 2.4.2 备
- 2.4.3 公用 备
- 2.4.4 一体化
- 2.5 实例研究
- 2.5.1 照明
- 2.5.2 电动汽
- 2.5.3 纤维素生物
- 2.5.4 和太
- 参 文献
- 第三章 城市水循环中的温室气体
- 3.1 引
- 3.1.1 城市水循环概
- 3.1.2 围1、2 和3 排放的定义
- 3.1.3 水 和碳
- 3.2 水循环中的温室气体
- 3.2.1 围1-直接排放-来 拥有和受控的 源的排放
- 3.2.1.1 新 产的 和建
- 3.2.1.2 水和污水收 系统
- 3.2.1.3 水和污水处理和污泥管理
- 3.2.2 围2- 源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
- 3.2.2.1 抽水
- 3.2.2.2 水处理工
- 3.2.2.3 污水处理工
- 3.2.2.4 围2- 源生产
- 3.2.3 围3-其他活动的 接排放
- 3.2.4 碳封存和减排
- 3.3 协
- 3.3.1 国 协
- 3.3.1.1 政府 气候变化专 委员会 IPCC
- 3.3.1.2 世界 源研究所 WRI
- 3.3.2 区域协
- 3.3.2.1 国-UKW
- 3.3.2.2 美国-LGOP
- 3.3.2.3 德国-ECAM 工具
- 3.3.2.4 澳大利亚-NGER 系统
- 3.3.2.5 CCME-加拿大环境 理事
- 3.3.2.6 区域协 汇总
- 3.4 温室气体 化方法
- 3.4.1 排放因子
- 3.4.2 直接测
- 3.4.3 模型
- 3.4.4 化方法 择
- 3.5 碳 分析框架
- 3.5.1 减少水循环中碳 的 线图
- 3.5.1.1 约用水
- 3.5.1.2 减少水分流失 分 和渗 收
- 3.5.1.3 最大 度地提 发电
- 3.5.1.4
- 3.5.1.5 维护 备
- 参 文献
- 第四章 WRRFs 碳的 优化与控制策略
- 4.1 引
- 4.2 工 / 层 的优化策略
- 4.2.1 污水泵
- 4.2.2 二次处理
- 4.2.3 污泥处理
- 4.3 整个 施级别的 策略
- 4.4 碳 径和未来展望
- 参 文献
- 第五章 利用厌氧消化平台回收 源和 源
- 5.1 城市污水 源回收 施中厌氧消化的现状
- 5.2 对污泥 处理以提 厌氧消化的可 性
- 5.3 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的多样化组合-厌氧共消化的出现
- 5.3.1 理 上使用的基
- 5.3.2 ACoD 的挑战
- 5.3.3 目前关于ACoD 的研究
- 5.4 热电 产和 一步净化成管 燃气 以提 沼气的价值
- 5.4.1 用于热电 产的生物甲烷
- 5.4.2 用于发电的生物甲烷
- 5.4.3 用于升级和管 的生物甲烷
- 5.4.4 生物甲烷
- 5.4.5 沼气 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
- 5.5 改变AD 平台 以 取更多有机碳产品 同时实现污水回用和养 分回收
- 5.6 实现整体 平 或 正收益的厌氧消化中的 源管理- AnMBRs 直接厌氧处理的案例
- 5.7 塑 厌氧消化未来的技术经济和生命周期 估.
- 5.8 未来的 碳战略和 线图
- 5.9 实现循环经济的厌氧消化技术
- 参 文献
- 第六章 基于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平台的碳增值
- 6.1 引
- 6.2 微生物电化学碳增值的原理
- 6.2.1 在MES 和EF 中生物催化CO2 捕 和 化为有机化学品
- 6.2.2 MECC 中的CO2 捕 和矿化
- 6.3 基于MES 的碳化合物增值
- 6.3.1 MES 中的甲烷或乙 生产
- 6.3.2 氢在MES 中的作用
- 6.3.3 MES 平台中CO2 的增值潜力
- 6.4 电发 对碳化合物 增值
- 6.4.1 极和 极EFs 的机理
- 6.4.2 EF 与厌氧消化的协同作用
- 6.5 MECC 中的CO2 矿化
- 6.6 展望
- 参 文献
- 第七章 氮管理中的 碳潜力
- 7.1 引
- 7.1.1 氮的碳 成本
- 7.1.1.1 曝气
- 7.1.1.2 碱度
- 7.1.1.3 有机碳
- 7.1.1.4 WRRF 的尺寸和容
- 7.1.1.5 N2O 排放
- 7.2 初级处理中的碳去 / 移
- 7.3 碳 效 氮方法
- 7.3.1 传统硝化/反硝化方法
- 7.3.2 亚硝 盐分流器和 PNA NOB 筛出
- 7.3.3 分反硝化/厌氧氨氧化
- 7.3.4 主流 氮技术的曝气、碱度与COD 求
- 7.3.4.1 碳 移的影响
- 7.3.5 程控制
- 7.4 实施快捷 氮
- 7.4.1 侧流处理
- 7.4.2 主流PNA/亚硝 盐分流
- 7.4.3 主流PdNA
- 7.4.4 分反硝化/厌氧氨氧化 PdNA 案例研究
- 7.5 结 与展望
- 参 文献
- 第八章 水务 业磷管理中的 碳潜力
- 8.1 与水可持续性有关的全球磷消 和 求概
- 8.1.1 磷管理和 碳的潜在 径
- 8.1.2 磷管理与政策 现状与实
- 8.2 点源和 点源磷的直接 碳和 接减碳策略
- 8.2.1 农业污水中的磷
- 8.2.1.1 农业点源 碳的最佳管理实
- 8.2.1.2 农业径流 碳的最佳管理实
- 8.2.2 工业废水中的磷 碳的最佳管理实
- 8.2.3 生活废物流中的磷
- 8.2.3.1 源分离流 碳的最佳管理实
- 8.2.3.2 生活污水处理 碳的最佳管理实
- 8.2.4 城市径流中的磷和 碳的最佳管理实
- 8.3 磷和回收 程中的 碳
- 8.3.1 强化生物 磷 程中的碳 求
- 8.3.2 EBPR 的 策略减少碳
- 8.3.2.1 先 的曝气控制
- 8.3.2.2 优化碳源和化学品添加
- 8.3.3 EBPR 的新 径/工 减少碳
- 8.3.3.1 磷去 工 的创新-S2EBPR
- 8.3.3.2 将EBPR 技术与 氮工 创新相结合
- 8.3.3.3 EBPR 合硝化/反硝化
- 8.3.3.4 将EBPR 与 分硝化/厌氧氨氧化结合
- 8.3.3.5 基于DPAO 的工
- 8.3.3.6 好氧-缺氧 合亚氮分 工 CANDO
- 8.3.4 污水中 磷和回收的 加技术具有减少碳 的潜力
- 8.3.4.1 WWTP 中的磷回收技术
- 8.3.4.2 人工湿地
- 8.3.4.3 微 培养用于 养去 和 源生产
- 8.3.4.4 增强生物磷吸 的 基因PAOs
- 8.4 磷去 和回收 程中 碳潜力的 化
- 8.4.1 用于 化 点源 碳潜力的LCA 研究
- 8.4.2 污水处理厂中磷的去 和回收 程以及 碳潜力 化的LCA 研究
- 8.5 未来展望和研究 求
- 参 文献
- 第九章 光生物系统的 碳潜力
- 9.1 引
- 9.2 基于光合作用的污水处理
- 9.2.1 微
- 9.2.2 紫 光合细
- 9.2.3 用于污水处理和 源回收的光生物反应器
- 9.2.3.1 微 反应器
- 9.2.3.2 紫 光合细
- 9.3 基于微 和PPB 的污水处理 碳系统的沼气产 升级
- 9.4 污水处理中 用光合系统 CO2 捕 和沼气升级
- 参 文献
- 第十章 污泥 碳管理与利用
- 10.1 污泥管理实 现状综.
- 10.2 从污泥到 源/产品
- 10.3 土地应用和专用填埋
- 10.4 棕地开垦
- 10.5 堆
- 10.6 源回收
- 10.7 污泥稳定化去 新污染物
- 10.8 中式vs.分布式污泥管理实
- 10.9 污泥管理技术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生命周期 估
- 10.10 实施污泥管理的挑战与机 监管与社会
- 10.11 未来战略和 线图
- 参 文献
- 第十一章 相关技术在 水/污水系统中的 碳潜力
- 11.1 引
- 11.2 污水处理和 源回收中的 碳策略
- 11.2.1 好氧 粒污泥 生物反应器 AGMBRs
- 11.2.2 微 生物反应器 A-MBRs
- 11.2.3 厌氧 生物反应器 AnMBRs
- 11.2.4 生物 反应器 MBfRs
- 11.2.5 正渗 FO 成工 用于污水处理/回收和 源回收
- 11.2.5.1 微滤正渗 生物反应器 MF-FOMBRs
- 11.2.5.2 正渗 - 混合技术 FO-MD 用于污水处理/再生
- 11.3 海水淡化 碳的潜在 策略
- 11.3.1 压力延 渗 技术在海水淡化发电中的应用
- 11.3.2 正渗 -反渗 FO-RO 混合技术用于海水淡化和污水浓
- 11.3.3 正渗 - 混合技术 FO-MD 用于海水淡化
- 11.4 结
- 参 文献
- 第十二章 用于 碳的 然处理系统和流域综合管理
- 12.1 引
- 12.2 然处理系统
- 12.2.1 人工湿地
- 12.2.2 用于污水处理的泻湖
- 12.2.3 生物 和生物 滤
- 12.2.4 微 培养
- 12.2.5 土地处理系统
- 12.3 案例研究1 植物修复实现碳封存和农业径流治理
- 12.4 案例研究2 用 养微 处理电厂烟气和化 污水
- 12.4.1 扩大微 培养
- 12.4.2 温室气体和土地占用
- 12.4.3 微 终端产品
- 12.5 结 与展望
- 参 文献
- 第十三章 CO2 甲烷化 程中碳和电子流的微生物电化学 展
- 13.1 引
- 13.2 电催化产甲烷 程中的碳 化和电子流
- 13.2.1 参与碳 化的功 群 和基因
- 13.2.2 电化学 控下甲烷生产 程的有机 化
- 13.3 基于电化学增强的厌氧消化系统促 CH4 生产
- 13.3.1 厌氧消化系统中的氢源产甲烷 径
- 13.3.2 产甲烷 程中 极生物 中微生物群 演化
- 13.3.3 电化学增强厌氧消化系统中的微生物网络
- 13.4 太 生物电化学系统 动CO2 甲烷化
- 13.4.1 太 歇供电提升生物电化学性
- 13.4.2 歇电场介导互惠种 电子 移
- 13.5 挑战与展望
- 参 文献
- 第十四章 污水热
- 14.1 引
- 14.2 污水作为热 来源
- 14.3 污水热 回收与现代区域 源系统的 成
- 14.4 污水热 回收技术的可 性 估
- 14.5 污水热 回收的应用
- 14.6 污水热 回收的机 与挑战
- 14.6.1 制定战略 划
- 14.6.2 求和 源测绘
- 14.6.3 技术可 性
- 14.6.4 监管和 框架
- 14.6.4.1 特殊用 公共事业
- 14.6.4.2 公私 源服务协
- 14.6.4.3 合 商/业主伙伴关系
- 参 文献
- 第十五章 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
- 15.1 引
- 15.2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 施目前 临的挑战
- 15.3 污水处理概念厂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 景和榜样
- 15.4 污水处理的下一个 式
- 参 文献
- 第十六章 支持水务和污水处理系统 碳的数据科学工具
- 16.1 引
- 16.2 数据科学工具原理
- 16.2.1 数据准备
- 16.2.2 精度测
- 16.2.3 维
- 16.2.3.1 相关统
- 16.2.4 主成分分析
- 16.2.4.1 步变 择
- 16.2.4.2 套索算法
- 16.2.4.3 沙普利加 法
- 16.2.5 测和 报
- 16.2.5.1 多元回归
- 16.2.5.2 神经网络
- 16.2.5.3 模糊.
- 16.2.5.4 决策树
- 16.2.6 优化
- 16.2.6.1 传算法
- 16.2.6.2 粒子群优化
- 16.2.6.3 模拟 火
- 16.3 数据科学在 择处理系统中的应用
- 16.3.1 泵 优化
- 16.3.1.1 混凝
- 16.3.2 硝化
- 16.3.3 厌氧消化
- 16.4 全 模实施的建
- 16.5 结
- 参 文献
- 第十七章 碳政策和水务 业的机会
- 17.1 引
- 17.2 核心 点
- 17.2.1 点 1 在国家或全球政策 围内 水务 业的 源使用相对 少 但污水处理中包含的其他 源值得
- 17.2.2 点 2 没有一 强制全球水务 业 碳的总体政策
- 17.2.3 点 3 寻求与其他政策 域的共同利益
- 17.2.4 点 4 在分布式环境中 水和 源在发电站处/ 回收 水 的再利用和 源回收可 更有效益
- 17.2.5 点 5 变化是永恒的。我们 更好 应变化的水 源政 策和技术平台
- 17.3 结 和政策建
- 17.4 其他 源
- 参 文献
- 第十八章 碳循环水经济展望
- 18.1 引
- 18.2 源回收
- 18.2.1 历史的 度
- 18.2.2 价值层次
- 18.2.3 开拓市场和产品
- 18.3 加 变
- 18.4 前 的
- 参 文献
- 索引
- 后.